农业迎来最佳创业时机
出版社:本文为zgswn网络专栏作家原创投稿,转载
四年前我说过,乡镇是中国商业的终结。因为在中国农村,大部分都是消费能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,年轻人都搬到了城镇或者城市工作。
农村青年难以留住,与原有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回报低有关。
如果你在市里做临时工,每天可以赚两三百元。如果种水稻,假设1亩地产1000斤,需要连续工作3、4个月。扣除化肥和种子的成本,不包括人工,毛利大概在两三百元左右。所以种植面积有限的话,收入远不如农民工。
据国家统计局统计,2019年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3.13亿,占农村常住人口的56.8%,低于城镇79.5%的水平。劳动力逃离农业,涌入服务业。我们预计未来中国真正的农业人口将占到10%。
劳动力外逃,导致农村土地严重荒废。根据《中国山区耕地撂荒程度及空间分布》,从1990年到2017年,中国自然村数量减少了132.4万个,占35%。江西和重庆的遗弃率最高,分别达到34.03%和32.49%。
但同时,农业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。2月底,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强调。国家必须确保粮食安全,即使发生重大事故,也要确保粮食供应充足。
此外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城市中产阶级不断壮大,对优质、安全、高性价比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。
因此,一方面是国家对供给的需求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,另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土地的闲置。农业供需矛盾倒逼农业必须向规模化发展。
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在于土地产权的集体流转。2016年,国家出台政策,实行“三权分立”,让农民和集体把承包权打包卖给大经营者。
当时我们预测,随着土地产权的进一步解决和设施布局的深化,农业将迎来2020年后最好的创业期。现在,进入农业的时候到了。
随着产权制度的明确改革,社会资本投资农村是大势所趋。3月初,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办公厅发出通知,指出要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。更多的资本将集中在农业上,并探索与农产品上下游相关的投资机会。
几年前,企业家和资本开始在农业领域试水。相关业务最热的轨道是下游渠道。因为下游业务更符合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的基因,各种农产品B2B和生鲜电商层出不穷。
2015年12月,当我遇到黄征时,我对此进行了讨论。我觉得99%的新鲜电消费者都会死,因为上游农产品供应难以规模化,利润不高。他认为,供给可以通过小规模点对点的方式来完成,小农户即使只有35亩土地也可以参与供给。
四年多过去了,我们都很好。在规模还没实现的情况下,99%的生鲜电商真的是举步维艰,拼多多是活下来的。
但是,重复拼多多是没有意义的。农业创业者更应该关注产业的上游,控制上游是农业创业的核心。
消费互联网的聚集效应使得消费者需求规模化,创业公司有机会控制上游生产。当创业公司控制上游生产,实现大规模种植养殖时,是否建立自己的渠道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。单纯的渠道公司和物流等相关服务公司价值有限。
中国上游的大部分农产品是由农民分配生产的
,也是最关键的难点,是必须保证供给的规模化。工业容易做品牌,因为开动工业生产线,直接找到原料,就可以做工业品牌。而农业品牌,比如禇橙,如果最多只有3000亩地的产量,产能跟不上,品牌就难以快速发展。供给稳定才会有大品牌。一个品牌的打造,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,如果产能不足,那一切就白费了。
农产品品牌商,未来会采用自营+加盟的形式,即建自营基地,建立标准化,再让农户加盟,保证供给充足。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实现,为农产品品牌的诞生创造了条件。
我以前跟网易农业的总裁蒉莺春讨论过,网易已经这样做了。其实新奇士也是这样,供应者分属不同地域不同农场,品牌公司向生产者定制,并对水果的直径大小、酸甜度等进行标准化严格限制,通过筛选的产品都叫新奇士。
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农业产业链整体升级的过程。
农产品加工是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抓手。根据新思界农业数据,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整体呈现设备落后、管理水平低、技术含量低的状况,规模以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80%以上。随着农产品品牌的发展,农产品加工产业也将升级。
粗加工只能挣一点加工费,如果进行精深加工就要切入品牌。中国在汤圆、水饺、面条等品类,有加工程序简单,附加价值有限的品牌,而优质的精深加工的品牌几乎还没有出现。农产品不仅是食物原料,也是大量保健品、日用品等的原料,空间无可限量。
随着农业规模化的实现,一定会出现更多的精深加工企业,为品牌提供海量、优质、标准化的供给。
农产品品牌化发展,也会加速订单式农业的普及,从而解决农产品供销难以匹配的问题。
2015年,我去湖北公安县调研时了解到,因为前一年葡萄很贵很好卖,当地一个县立马种了6万亩葡萄,结果等葡萄一上市,价格暴跌。
农产品销售最大的问题是供需无法精准匹配。因为生产者都是小众、分散式的种植养殖户,很难统计,不像工业品的生产可以预期、可以规划。
虽然有供销大数据采集公司试图解决这个问题,但中国太大,想要精准地掌握这么多土地生产和市场需求的信息,还是很有难度。
我从2011年开始关注农业的C2M模式。那时,北京周边也有C2M的公司,包地种无公害蔬菜,价格贵,产量也非常有限。那几年,不管是某电商平台CEO在内的好多创业者,还是农业生产地,比如产猕猴桃的蒲江,都尝试过订单农业的方式。
但当时订单农业没有成功,因为规模化难以实现,利润太低。
而现在,订单农业的发展迎来了契机。包括农产品品牌商在内的创业公司,可以链接海量用户需求,并根据对需求量的评估,提前跟种植大户或者生产企业下定量的大规模订单。
生产方根据订单进行有计划的规模生产,这不仅能够提供保质保量的供给,或许还能比大数据预测更直接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。
做成一个成功的品牌,需要同时兼备生产能力、标准化管理能力、品牌打造能力,这对于农产品尤其困难。但我相信随着农业的规模化,中国人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上升,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上升,对品牌信任的上升,中国农产品一定会出现大型品牌。
现在爆发的时机还没到,因为农产品生产需要周期,产业链升级也需要时间。三五年之内可能仍然只会有一些小众的品牌出现,但是真正大品牌入局的时机已到来。
农业作为基础产业,除去种植、养殖本身,还有许多相关行业,这些细分市场本身,也都拥有不小的行业规模。在规模化、环保化等趋势的影响下,许多领域都迎来创业好时机。在此简单罗列其中一些机会:
农业数据化
农业数据化未来是一个机会,但是单纯的数据公司因为用户付费意愿不强,商业价值有限,规模难以做大。未来肯定会有综合性的农业大企业,掌握种植的数据、电商的数据、用户的数据等等。
做农业物联网的公司,监控土壤、肥料,农药、虫害、温度、湿度等等数据,但不仅仅做数据,而对农作物种植或牲畜养殖提供技术服务。这一类农业技术类公司会有机会,它使农业降本增效。
农机智能化
中国可能跳过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,而直接进入农机智能化时代。比如收割机不仅收割,还要探测数据,分析农田的种植数据、收割数据等等。
相比城市里To C的应用,或许中国面积广大、人烟稀少的农村,反而是无人驾驶技术更好的场景。智能拖拉机,智能收割机,智能运输机等,会在中国原野上驰骋。
农机智能化可能还需要5到10年左右,才能真正地落地,但这个领域现在已经可以进入。
设施农业升级
中国从2009年开始成为世界设施农业生产大国,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。但前期发展注重量变,许多设施太粗糙,只是建个大棚就行了。生产管理者大都是50岁上下的农民,不具备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。
作为农业数据化智慧化的一个体现,中国的设施农业,也将持续升级。越来越多的大棚里,会持续进行温度、湿度、土壤监控,设备会自动给予反馈,进行自动灌溉、自动施肥的操作。
有机农业
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环境保护的重视,有机农业也存在不少机会。
比如,我国农药化肥使用量一直处于世界前列,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,叠加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污染,导致我国土地污染严重。据国土资源部数据,2014年我国耕地污染率达19.4%。
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,这种情况下种植,产量少、品质低,不能满足客户对绿色无公害的需求。
污染小、能改善土壤结构、改善水果农产品口味和品质的有机肥料是一个机会。虽然这是农业细分的一个小赛道,但也有3千亿。
休闲农业
服务特定人群、围绕农业的休闲游可能也是一个机会。比如种植基地可以和养老旅居相结合,用户作为会员,不仅可以享受优质农产品,还可以去生产地的农场、果园、茶庄等住一段时间。
农业虽然创业空间大,但需要深扎农村,甚至扎在农田里,与农民打交道,与许多的创业领域不太一样。希望创业者们入局前注意这几点:
首先,农业创业是一个长期的慢活儿,需要打持久战,所以心态千万不能浮躁,一定要脚踏实地。虽然创业都苦,但这个行业更苦,要做好长期寂寞的心理准备,要有耐心,能忍耐,有韧劲。
第二,要选准切入的方向。农业是个很大的领域,有很多细分赛道,要选择适合的切口进入,是最难的。
第三,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。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业,所以创业的伙伴也需要坚信农业的未来发展,热爱这个领域,也喜欢跟农民打交道。
目前为止,中国农业本身并没有垄断性的大公司出现。农业是个太大的市场,许多领域还非常落后和传统,存在大量升级改造的机会,等待创业者们择机入局。
(作者简介:李志刚,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、山海成长营总导师,著有《创京东》和《九败一胜: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》,在美团、拼多多、今日头条A轮时就发现、判断并帮助他们成长。)
本文(含图片)为合作媒体授权zgswn网转载,不代表zgswn网立场,